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三农,关注农业农村科技,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作为新疆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昌吉国家农高区承载着新疆乃至全国棉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绿洲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
科技创新平台
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新疆首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揭牌;
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封顶;
揭牌成立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西北中心、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2024 年,昌吉国家农高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令人瞩目。11 月,西部中心、慧尔农业等单位成功获批新疆特色农畜产品资源挖掘与品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3 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这一喜讯为农高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目前,昌吉国家农高区创新平台总数达到 56 个,占全州的 32.2%。新获批的 7 家自治区 “两区” 企业实验室,让昌吉国家农高区的 “两区” 企业实验室总数达到 14 家。
战略人才汇聚
激发农业创新活力
“我和团队2015年开始在新疆进行棉花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一步步看着自己服务的农户种植的棉花产量增长,收入增加,这是我最高兴的事。”说到这里,宋美珍的语气里满是自豪。2024年,以宋美珍为首席科学家的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团队、部门,共同在昌吉农高区创建了650亩智慧高产示范棉田,百亩目标产量700 kg/亩。光荣的任务下是重重挑战,数次超过40℃的高温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红蜘蛛肆虐,团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增加结铃率的同时降低脱落。2024 年,智慧棉田高产 “百千万” 示范工程成功实现百亩单产 750.3 公斤、千亩单产 637.7 公斤的历史性突破,创下昌吉州棉花单产的新高峰,让昌吉州棉花产业傲立潮头。
9 月,西部中心、泰昆集团获批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其中,泰昆集团创新团队作为本次全疆唯一入选的由企业牵头的创新团队,彰显出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引领力。
昌吉国家农高区聚焦人才 “引、育、用、留” 关键环节,全方位发力,为全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依托西部研究中心、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多元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重点科技、人才项目,2024年以来,成功获批天池英才 11 人、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 2 个,引进 “小组团” 援疆团队 3 个、庭州英才 13 人、州级人才工作室 2 个,获批上级资金 1500 余万元,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如源头活水,为农高区发展注入无尽活力。
充分发挥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的纽带作用,与 67 家企业深度携手,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科研、技术创新等领域精耕细作。不仅如此,还大力支持企业定向培养人才,2024 年以来,累计培训 2230 余人,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生力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让人才成长与农高区发展同频共振。
科技创新攻关
收获农业累累硕果
在昌吉国家农高区的智慧棉田,从播种到采收,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自动铺膜播种机精准作业,确保每一粒棉种都在最佳位置扎根;“智慧水肥一体化” 系统大显身手,农户通过手机 APP 远程操控,即可依据棉花生长需求精准灌溉、施肥,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恰到好处;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无人车协同作战,全自主打药、施肥,巡田普查出苗率、精准喷洒除草剂,将人力从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让棉花在科技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以智慧赋能书写棉花高产传奇。
围绕智慧农业、现代种业、生物制造、农业产业化等重点产业,昌吉国家农高区靶向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捷报频传。这一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科院攻坚专项、“揭榜挂帅”,自治区 “两重”“两区” 等自治区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 23 项,获批上级资金 9500 余万元,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技术研发注入澎湃动力,推动科研工作一路 “狂飙”。
200 余项科技成果脱颖而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棉花病害绿色防控等 3 项品种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宽早优” 综合植棉技术凭借扩行距、降密度、增株高的创新栽培模式,实现冠层结构分布合理、结铃分布均匀,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成为棉花种植领域的 “标杆”;泰昆集团 “预制菜肴工业转换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项目,攻克预制菜工业化加工瓶颈,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为农产品深加工开辟新路径;西部中心棉花抗逆分子机制解析与种质创新入选 2024 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奖候选成果,为棉花种业创新筑牢根基。一项项成果落地开花,推动昌吉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产教产学融合
打通农业发展脉络
2023年5月,昌吉国家农高区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牵头,开始试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2024年6月,增加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作为共同牵头单位,进一步增强了引领新疆现代农业发展“产科教”融合融汇的实力。11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这一成就照亮了农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之路。
昌吉国家农高区深化西部中心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获批全疆首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新疆大学智慧农业学院完成第一批70名本科生、20名硕士生招录工作,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未来农业研究院、植物保护学院和联合研究生院;联络对接石河子大学、新疆农科院初步拟定合作事项、框架协议,推动产学融合深入发展。
产教联合体覆盖园区内2100多家企业,重点服务新疆粮食和食品加工、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立足昌吉回族自治州、面向全疆,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科、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助力农业强区建设。
12 月 19 日,昌吉国家农高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新疆农业大学三方携手,在优质棉基地、特色西甜瓜产业、油料作物加工、智慧农业应用等7个领域,三方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在科研、教育、产业实践方面的优势。
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脉棉花生长需求,运用前沿技术选育优良品种,研发高效栽培技术;高校则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开设针对性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昌吉国家农高区则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供广阔的试验田与实践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国际科技合作
拓展农业开放版图
在老龙河试验基地,棉田如绿色海洋,吐絮棉花似白云朵朵,先进灌溉、智能农机装备尽显科技魅力,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 100 余位院士、专家、学者们围坐交流,探讨深化合作、产业升级大计。9 月 27 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西部中心承办的中国 — 中亚棉花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昌吉国家农高区盛大召开,这场交流会成为农高区连接世界、共创未来的关键纽带。
中国—中亚棉花产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场。
2024年,依托西部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成功召开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在共同推动生物安全、粮棉油、林果、畜牧等领域科技创新,共建国际农业科研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举办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执行重点研发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项目—“中乌高产优质棉花基因资源的鉴定和利用”和自治区上合组织伙伴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高产优质棉花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棉花所、哈兽研等单位共同推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国际棉花产业科技创新院、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中国-塔吉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着力示范推广中国农业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
2024 年,昌吉国家农高区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砥砺奋进,成果斐然。站在新起点,昌吉国家农高区将持续发力,打造更多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让科技成果加速孵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吸引全球农业精英,聚焦农业 “卡脖子” 难题,持续突破,以科技引领产业迭代升级;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让知识与实践无缝对接;依托新疆地缘优势与自贸区政策,拓展 “一带一路” 朋友圈,输出 “昌吉国家农高区智慧”,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助推农业产业迈向国际前沿,为昌吉州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上一篇: 甜蜜的事业在新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