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 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农高区动态
治理白色污染 发展绿色农业
发布日期: 2024-04-06 12:08:31 来源: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为有效防治地膜残留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昌吉州今年在400万亩覆膜农作物中推广加厚地膜253万亩、全生物降解膜5万亩,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1日,昌吉市新昌塑地膜厂将5吨厚度为0.015毫米的加厚地膜送到了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棉花种植户刘远鑫的农场里。刘远鑫长期种植棉花,以前都使用薄膜,不利于回收。去年在农业技术部门的倡导下,他使用了一些加厚地膜,效果比较好。“加厚膜用上之后提高地温、降低杂草率、回收率比较高,对土壤污染比较小,今年所有的地全部订购加厚地膜,种了500亩地,大概订购5吨左右”。加厚地膜指的是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地膜,加厚地膜拉力和韧性更强,残膜机械化回收率更高,且土壤增温、保墒、保苗性更好,预计可使作物增产15%以上。为有效防治地膜残留污染,昌吉州利用项目资金,和中国农科院西部研究中心开展合作,针对地膜回收难问题,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应用适宜性评价。基于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特性及作物对地膜覆盖功能需求,在加工番茄和甜菜上,研究制定了“五性一配套”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评价和应用技术规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绿洲节水与戈壁生态农业创业团队科研人员石聪说:“我们现在主要针对残膜污染从减量、替代和回收三个方面去做,加厚高强度地膜,它会在作物收获后更有利于回收,减少地里面地膜的存量;另一个就是我们试验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它可以减去在作物生长季之后的地膜回收工作;还有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机械,回收和处理好残膜。“

  昌吉州为有效治理白色污染,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根据农作物种类、覆膜耕地面积,实施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奖补推广项目。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科教法规科负责人刘卫东介绍说:0.015毫米的地膜国家每亩地补贴30元,全生物降解地膜国家每亩地补贴60元。通过这种补贴提高广大种植户使用加厚膜和全生物降解膜的积极性。通过这几年的推广,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加厚膜在全州推广80万亩,今年推广达到了252.7万亩。

  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绿色兴农的根本要求,按照自治农田地膜污染治理(2021-2025年)年行动计划今年,昌吉州计划建立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全链条管理。当季农田地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残膜资源化利用率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