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并部署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具体措施。农高区积极行动,推广智慧农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展棉花绿色高质高效行动。2024年,昌吉农高区启动实施棉花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工作,依托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研究员及自治区、自治州棉花领域专家团队,示范推广“宽早优”综合植棉技术及中棉113棉花良种,配套实施免疫诱导抗逆增产与病虫害生物防控、绿色有机生物肥料增施、智能农机具作业等先进,打造万亩棉田高产“百千万”示范工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农技推广总站等专家指导下,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联合中棉所组织专家进行测产验收,现场测产结果: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籽棉高达750.3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籽棉637.76公斤,农高区对万亩示范区自测, 预计亩产534.46公斤。
昌吉农高区的这一示范工程,不仅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还显著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科学的种植模式和技术创新,棉花种植的生态足迹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此外,该区还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也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白色污染”治理为绿色兴农保驾护航。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农高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农田残膜污染降到最低。一是完成制定《2024年农高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昌吉农高区2025年地膜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二是推广“三膜”新技术。在玉米、番茄、甜菜等作物上试验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1.04万亩,推广34GL高强耐候膜专用料地膜12.2万亩,开展玉米无膜栽培0.2万亩。从源头降低覆膜依赖度。三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辖区残膜回收率和残留量进行监测,监督辖区种植户认真开展残膜回收工作,实现逐年下降的目标。四是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联合州执法支队对辖区残膜回收和地膜使用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监测督察。组织开展州级、本级残膜回收现场会,推荐回收效率高的残膜回收机。
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一是播前高质量整地和封闭化控、干播湿出;二是开展病虫监测预警实现精准防控,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减量增效助剂,集成应用农业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实现农药减量15%;三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精”准施肥-根据棉花生育期养分需求特点,合理施用高品质速溶系列肥料;“调”整肥料结构-出苗水施用腐植酸;新型肥料“替”代-海藻酸尿素代替普通尿素,较往年化学肥料用量减少10公斤/亩。、
绿色兴农还需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需要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确保绿色农业措施的实施和推广。另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全面推进绿色兴农战略,可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昌吉农高区将持续聚焦“科技”和“产业”,实施棉源饲料高效加工利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戈壁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66个重点科技项目,力争取得一批领先科技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打造“服务新疆、面向中亚”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农高区力量。
上一篇: 昌吉农高区坚持党建...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