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近日,在昌吉国家农高区华兴农场的麦田里,技术员站在田埂树荫下,手持手机,指尖轻点屏幕输入指令,四台智能无人驾驶收割机立即“心领神会”,沿着预先设好的路径在麦田间来回穿梭。
前行、掉头、转弯、卸粮一气呵成,金黄色的麦粒“尽入囊中”。
“驾驶舱里空无一人,农机自己会收麦?”
“没错!卫星领路,高效省力。”站在地头,农机负责人赵福得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收割机以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为基础,技术员只需在手机App远程操控,收割机便可以进入到全自动收割的状态,自主收割小麦。一台收割机一个小时能完成20亩小麦的收割任务,相较于过去人工收割,如今的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效率,更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站在地头远眺,无人驾驶收割机驶过的麦田,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地面几乎未见掉落的麦穗。
“机器干活,还能比人干得快、干得好?”
“这套系统就像给农机装上了‘智慧大脑’,能根据田块形状规划最优路径。”赵福得说,传统收割机容易出现漏割、重割,无人驾驶收割机却能做到“指哪收哪”,机收损失率进一步降低。
由新疆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家单位共同实施的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项目小麦无人农机收获现场会日前在此召开。聚焦农机“耕、种、管、收”全作业环节,针对无人转场、运粮车与收割机协同作业等多种场景,开展农田环境自适应感知、农机无人自主作业等关键技术研究。
今年,昌吉国家农高区种植的1163亩小麦均为试验示范品种,其中华兴农场项目区占地210亩。种植品种选用新冬22,通过推广良种、强化科技投入与田间管理,平均单产达650公斤/亩,最高单产更是达到811公斤/亩,创下全州新高,彰显出智慧农业的强大效能与广阔前景。
“为了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我们提前组织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机械操作技能,提高收割质量。同时设立农机维修服务点,随时为农机手提供维修和技术支持,保障收割机械正常运行。”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发展局局长曹恒说。
上一篇: 昌吉国家农高区“高...
下一篇: 没有了